無界之心
2016-09-13 13:52:21來源:作者:張子康
在老甲的作品中,既能尋到中國傳統繪畫的蹤跡又能發現突破傳統、糅合中西的獨特的表現性。老甲的作品所具備的表現性是一種意象性表現,抑或說是東方式表現。科林伍德說過:“真正的藝術都是表現性藝術。”表現性藝術使藝術家個體意識的覺醒,和精神性向度的探討成為可能;藝術的表現性,也促使藝術更加有力和貼近真實。西方抽象表現有冷熱之分——“冷抽象”注重畫面的節奏和動感,客觀追求形式的自然和諧,主觀情緒和情感有意識地退場;“熱抽象”則側重于藝術家主觀情感的表達,無意識的情緒宣泄是其主要特征。“冷抽象”和“熱抽象”基本上建構起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主體。反觀老甲的作品,不偏于不于“冷”和“熱”的任何一方,也并不恰巧介于“冷抽象”與“熱抽象”之間,無論從表現內容還是表現形式,乃至其表現過程上看,老甲的表現都有其獨特性。
老甲的作品注重個體性生命體驗的傳達,追求對藝術精神性的探討。在對中國傳統繪畫的不斷摸索和思考中,老甲逐漸找到了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和對東方意向的提取方式?,F實世界中的具體形象成為了老甲的“胸中之竹”,高度凝練為老甲筆下的力與勢,聚合為老甲心中的渾厚滋華之氣。老甲的作品力圖表現的是超越形象的精神訴求,他曾提到:“寫心,是中國傳統藝術精華之所在。這種思維,要比照貓畫虎,畫必求似,結構要對,近必大,遠必小,光影色譜等科學思維第一,要深廣得多。說句白話,就是無論如何胡思亂想,也都是“合理”的。因為,心是無界的”。與其說老甲在畫其所見,不如說老甲在畫其無界之心,而這恰恰是意象性表現的內核。
“以少少許,勝多多許”是大寫意繪畫精髓之所在。將現實世界的物象抽離、提純是表現性繪畫的關鍵特征。在老甲的作品中,具象的形象幾經被抽離出來,凝練成了老甲猛烈的筆觸和簡潔卻濃重的色塊,極具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。相對于那種小橋流水人家、煙籠寒水月籠沙式的小趣味,他更傾向那種氣宇軒昂的大寫意、大敘事。無論是表現成群的奔馬、野牛,還是表現悍霸的山野、草原,老甲都將其化繁為簡,化冗為精,將一股無窮盡的蒼健之力留于紙上??巳R夫·貝爾指出:“美是有意味的形式”,也即,如果一件表現主義的作品只具備單純的形式而無意味可尋,便算不上是好的作品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老甲作品中的形式具有其獨特的美感,表現了東方意象的審美趣味。同時,他的形式并不刻意也不孤立,離不開老甲的個人精神氣質和生活體悟。
看過老甲作畫的人都知道,老甲畫畫是十分有氣勢的。思忖良久、蓄勢待發,寥寥大筆沉墨,一股渾厚雄渾之氣便噴薄而出。那般排山倒海的氣勢,如此直接、酣暢地給觀者帶來超強視覺沖擊。這一過程,藝術家有意識地將自身的氣力通過筆墨注入畫面,使外在繪畫和藝術家內在的自我形成高度的統一。于此,一種東方式的情感表達和情緒表現合二為一,這就是老甲特有的意象性表現。
自20世紀以來,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國內,在中西對望和各自反省的過程中,使用文學上的“文本間性”來討論繪畫藝術同樣適用。這種繪畫文本上的“互文性”,給了我們討論諸如“寫意”與“抽象”、“表現主義”等關系的空間。老甲不否認自己曾受到西方表現性繪畫的影響,但也不過分強調自己畫作是寫意還是抽象。然而,明確的老甲始終有志于傳承中國傳統繪畫精華,但同時也立場鮮明地提出要突破傳統,不斷創新。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,老甲就提出:“新東西,不會在老路上,藝術家的工作是創作,藝術家的出路是創新”。在探索中,老甲找到了自己的意象性表現之路,既不囿于傳統的樊籠,也不迷信于外來的他者。順應時代,追求和此時、當下的對話,是老甲的作品在歷經數十年的大浪淘沙后,依然能引起今天的觀者審美共鳴的關鍵所在。